您的购物车目前是空的!
分类: hifi设备
Roon推出ARC行动播放功能:让你将庞大的音乐资料库带出门
要说Roon是音质最好的串流播放系统,相信很多⼈同意。它不仅能将各类主流的串流音乐平台和NAS中的音乐资料加以整合,提供丰富的专辑资讯,还能优化传输路径,比起⼀般UPnP/DLNA软体或串流播放介面能提供更好的音质。近期Roon推出了最新的2.0版本,其中包括了⼀个强大的ARC功能,可以将Roon的音乐资料库分享至你的行动装置,让你能随时随地享受到Roon的海量音乐与专辑资讯。
市面上的串流平台五花八门,Tidal、Qobuz标榜高解析音质,Spotify、KKBOX可以中文搜寻并具备更齐全的华语专辑,每个平台都有其迷人之处,让乐迷们恨不得全部拥有。而当你同时订购了不同的串流音乐服务时,该如何将这些音乐资讯加以「整合」就成了⼀大问题。
尤其很多音响迷还有大量的CD、Hi-Res等音乐档案收藏,使用起来更是复杂、不容易操作。为此许多讲究的数位流玩家会使用Roon播放介面,它能将所有串流平台,以及相同网域中NAS、音乐服务器的音乐档案完全整合在⼀起,当你搜讯专辑或曲目时,就会同时秀出不同资料库的音乐供你选择,并提供⼀个漂亮的播放介面和完整专辑资讯,不仅增加了聆听时的便利性,也具备更好的音质表现。所以长久以来Roon普遍被音响玩家视为最极致的串流聆听方式。
而近期Roon更新⾄2.0版本后又推出了⼀种更强大的ARC功能,它是⼀个app播放软体,只要透过行动网路,不需要相同网域,即可随时随地在⼿机上远端播放家中的Roon资料库。意味着外出听音乐时不需要再麻烦的切换多种串流平台,也能将所有音乐收藏带出门,还能享受到经过Roon优化后的高音质表现,可想而知这对于耳机与汽⻋音响的用户来说,将会是⼀个应用上的重大突破。
搭载 10MHz 铷时钟 Aurender MC20 参考级主时钟
音乐服务器大厂 Aurender 也推出了它的第一台参考级主时钟 MC20,功能十分完整,不仅具有多达4组 10MHz 主时钟(master clock)输出,并提供4组字时钟(word clock)输出,借此将你的 CD 唱盘、数字播放器、DAC、升频转换器全部一起同步,让数字系统的全部实力获得释放。
MC20 的核心是一个铷时钟模块,可产生 10MHz 主时脉讯号,铷时钟的精准度和稳定性都十分出色,可让时基误差降至最低程度。这个铷时钟模块被特别安置在一个独立的防震外壳当中,借此隔离机体和周围环境的振动。为确保铷时钟模块被安全地运输,模块会先装入一个泡沫避振箱中,然后装入 MC20 的纸箱,使用者开箱后再将铷时钟模块从 MC20 后方装入。
除了 10MHz 铷时钟模块,MC20 内部还具有两组独立的 OCXO 晶体震荡器,分别用于生成 44.1kHz 和 48kHz 频率,借此输出准确的字时钟讯号。为确保两颗 OCXO 精准运作,必须放置在具有温度控制的隔间中,以维持温度恒定。
MC20 背后具有4组 10MHz 主时脉输出及4组字时钟输出。10MHz 主时脉输出分为 50Ω 和 75Ω 各2组,字时钟输出则分成 A 组和 B 组,可分别设定成 44.1kHz 或 48kHz 的倍频,设定频率的方式非常简单,透过面板按键即可轻松设定10种频率,功能非常强大。
器材规格
Aurender MC20型式:参考级主时钟输出:10MHz 主时钟 × 4 组(50Ω/75Ω),字时钟 × 4 组(75Ω)尺寸:430 × 106 × 370 mm重量:20.3 kg
MQA 推出 MQair 高音质无线编码技术,号称最高支持 384kHz,无线耳机、无线音响的新高音质世代即将来临?
MQA可说近年来最重要的编码技术,因为它的压缩效率优秀,让Tidal得以在串流音乐上提供HiRes高解析音讯服务。而现在MQA公司又出手了,推出了名为MQair的高音质无线编码技术,号称最高可以支援到384kHz,无线耳机、无线音响的新高音质世代即将来临?现在就来了解这个MQair。
MQA技术的优势就是压缩效率十分优秀,而且采用flac档案形式,让它容易流通,已经是现在相当普及的一项技术,许多音响器材标榜支援MQA,市场上也出现采用MQA编码的CD,就连串流平台Tidal也采用了MQA技术,让高解析音乐得以透过网络传送。
不过当这些高音质音讯传送到消费者的器材端时,很多消费者还会采用无线设备(例如无线耳机、无线音箱)来享受音乐,这一段无线传输的过程,很多设备缺乏对应高解析音讯的能力,导致声音质量的下降。而经营MQA的公司MQA Ltd就针对无线传输这段推出了一种新的编码技术,它的专业名称是SCL6,而为了让市场更容易接受,MQA将会以MQair的名称来进行推广。
关于MQair的技术细节MQA公司现在透露的不多,只有提到,MQair是一个特别针对时域(timedomain)进行处理的技术,让它能够提供更多的音乐细节和音乐清晰度。MQair可以对应PCM和MQA档案,而且最高可以处理到384kHz,远远高出我们常见的无线编码技术。MQair标榜能提供低延迟和高效率,低延迟有益于影音同步,高效率则能延长设备的电池续航力。MQair预计将可以运用于蓝牙、Wi-Fi、超宽带(Ultra-wideband)等无线音讯传输场合。
而MQA公司说MQair可以支援到384kHz这件事,已经得到了第三方专业单位的认证了,就是日本音频协会JAS(Japan Audio Society),这个单位对于能播放高解析音讯的设备或服务会提供HiRes Audio认证标章。例如很多能播放高解析音讯的无线耳机,或是能提供高解析音讯串流的Qobuz都有取得,而JAS是于11月9日发给了MQair Hi-Res Audio认证。
MQA公司宣称MQair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编码资料率是可变动的,从20Mbps高资料量的HiRes音乐到200kbps低资料率的广播内容,它都可以近乎无缝的进行编码转换。也就是说,当你聆听串流音乐时,如果面临音乐内容资料率的变动,你几乎感觉不到音质上的变动。MQA公司的创立者和首席技术长Bob Stuart表示:「有了MQair,我们可以为聆听者提供更好的聆听体验,并且扩增MQA的生态系至无线设备的领域。」
不过MQA公司推出MQair并非没有挑战,因为它并不是第一个诉求高音质的无线编码技术,事实上,在它之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相同诉求的技术,例如高通开发的apt-X HD、Sony开发的LDAC、威盛开发的LDHC…等等,都可以算是MQair的竞争对手。而且就MQA过去的行事风格,厂商们想采用MQair技术,很可能必须付出各种的授权费用。
不过MQair标榜可以支援到384kHz这点是一个很诱人的特色,能让厂商们包装出新的产品卖点,这点势必会引起无线耳机、无线音响器材厂商的注意,所以在未来的几年内,或许我们就会看到贴有MQair Logo的无线音响产品出现喔。
以独特设计思维,成就温润模拟的串流音质 Aurender N30
您知道在国际间的音响展,最多音响大厂愿意搭配使用的数字串流转盘是哪一个品牌吗?虽然没有官方的正式统计数字,但以个人过去浏览国外音响,从媒体方分享出的现场照片,来自韩国的Aurender绝对排得进前三名。他们家虽然也有推出带有DAC解码的数字流讯源
(自家的A系列)。但他们家最厉害的核心技术,其实是自家设计的数字流转盘,也就是音乐服务器。过去在389期集体试听Aurender N20时,那是我第一个真切感受光是替换数字流转盘,竟然可以对音质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不仅对让我重新审视转盘在音响系统中的地
位,也对这来自韩国的Aurender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您目前已经有了很完美的DAC解码,想要物色一台够水平的高阶数字流转盘进入高解析音乐世界,本次要介绍的Aurender N30,若错过了绝对可惜!
旗舰级独立机箱设计
N30是原厂目前最高阶的数字流转盘,同时也是Aurender旗下首款具备两部独立机箱的数字讯源。其目的,也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内部线路之间的干扰, 因此特别将箱体分为「脏箱」与「干净箱」。所谓的脏箱,其实就是把包括电源、操控线路、显示线路等在内会发出噪声的线路板通通集中放在一个箱中。
图中上次带有显示屏的就是脏箱。而干净箱则是纯粹处理音乐的线路,也就是图中没有显示屏的箱体。两者之间除了有专属的电源线连接,也有专属的数字线传送Data,这已经是最高级的作法。
打开脏箱顶盖,N30大多数的线路都配置在这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电源。光是环形变压器就有三个,此外有四个滤波电容与稳压线路,采用标准的线性电源制作。在大片散热板下, 配置的CPU Intel N4200 Guad Core,原厂特地选择低效能的CPU,来避免CPU在高速运算时容易产生的高频噪声,这也因为如此,Aurender讯源向来不支援Roon,因为Roon太吃效能,而是采用自家撰写的Aurender Conductor App取代。
但您可别以为这软件是自家撰写就小看它。根据使用经验,这个App不仅使用界面流畅、容易上手,同时整合各大音乐串流平台、NAS的音乐汇整能能力,更是完全不输给Roon!重点是,这套软件只要购买Aurender讯源就可免费下载,并且会固定做韧体更新,非常有诚意!
而在干净箱中,则看不到电源变压器,反倒是有八个电容器,还有四个蓝色TDK Power Capacitor,用来当作不断电UPS使用,避免突然停电时损及内部音乐档或储存。内部中央区块,还可见OCXO石英震荡器,也就是时钟, 原厂藉由恒温控制维持震荡精准度, 同时再搭配FPGA 全数字锁相回路系统(Phase-Locked Loops system),将时基误差控制在极低程度。
另外就是当N30 的电源从脏箱送出的电源进入干净箱之后,还要再经过一次滤波与四组稳压,最后才送给四个不同线路区块使用,以数字输出电路而言,这种做法也是讲究得吓人。值得一提的是,N30 内建了12TB3.5吋HDD做为储存硬盘, 但为了满足喜爱SSD固态硬盘的用家, Aurender还有另外推出一个内建8TB SSD的N30SA。运作速度不仅更为快速、更为安静,对于整体的音质表现也有明显提升。
独特的暂存快取技术
最后,Aurender还有独特的暂存快取技术。当您在使用Aurender播放歌曲时,讯源会先以内存存储器,将音乐预先暂存到内部空间。此种作法除了可以减少硬盘运转来降低振动干扰,透过内部暂存区做一次更完整的时钟校正, 更可确保实时串流造成的封包延迟问题。N30光是内部的系统与暂存SSD容量就高达480GB,用来当作暂存快取空间也绝对够用。
数字音源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 Aurender A30 ——超顶级的参考器材
网线传输的是数字讯号,真的对声音会有影响吗?许多理工科背景的朋友会有这样的质疑,但只要是音响迷就知道,音响系统中任何环节的变动,都可能对声音造成影响,例如USB信号线、HDMI线…都多次证实了对声音会有影响,网线自然也不会例外。然而,我们这次仍然希望尽可能听到最多网线带来的改变,所以在参考器材的选择上很慎重,而且不惜采用高性能制品,最后我们选择了两部超顶级的器材,性能之强让我们测试之后舍不得还回去。
Aurender A30串流播放机/音乐服务器
要测试网线,当然要一台串流功放或串流前级,因为求好心切,最我们选择了Aurender A30。
A30是Aurender具备模拟输出中最高阶的机种,用料非常猛,性能强大。打开A30的顶盖,可以看到里面分成上下两层,而且有多组隔间,非常慎重的处理电路里的每个部分。例如在上层正后方的隔间,就配置了 aurender Ultra Low Jitter System 超低时基误差电路,具备恒温晶体振荡器(OCXO),等级不输Hi-End音响器材使用的外接式时脉产生器,Jitter时基误差低于100 fs(飞秒)。
在这个隔间的左右两侧,就是左声道和右声道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也就是说,A30是采取「双单声道全平衡」架构,其左右声道各使用一枚AKM AK4497 32bit 旗舰级数类转换芯片。在一枚芯片负责一声道的状态下,让它的讯噪比高达133 dB。而在DAC芯片之后的类比滤波电路是采用等级超高的MUSES03 OPA芯片,而其它搭配的被动元件也都是高规格制品。
我们本次的测试是使用A30的串流播放功能,它支援TIDAL并兼容MQA解码,让我们可以直接聆听TIDAL上的高解析音乐。然而事实上A30的功能性超强,还有很多部分我们没有用到,例如,A30可以装10TB硬碟,能作为音乐服务器使用,所以其实能直接播放高解 析音乐,不搭配NAS也没关系。还有,A30具备吸入式光盘机,能自动将CD Rip成音乐档案,并透过网络抓取专辑封面与相关资料,自动化建立音乐数据库等等。
对了,A30的耳机输出也值得一提,它有三组耳机输出,包括了4pin XLR平衡、4.4mm平衡与6.5mm单端,而这三组输出都是「独立的耳放电路」,而不是「共享一组」,在搭配高阶耳机时能有优异的表现,所以我们在测试网线时,其实使用耳机也能进行鉴听,此时等于能排除空间影响,听到最细微的音质音色变化。
Cambridge Edge W立体声后级
虽然说用A30的耳机输出也能达成鉴听目的,不过我们仍然希望能建构正规的两声道系统来作为本次的参考,毕竟正规两声道系统能展现出更明确的音场规模感、音场深度感,而且中频的厚度、低频的能量感 …也都是两声道系统可以给人更丰富的感官刺激,例如卷裤管、按摩肌肤的低频就不是耳机能表现的了。
为此,我们决定为A30搭配一套优质的两声道后级,用它来驱动本刊的参考音箱Pioneer Excellence S-1EX。在考虑了众多选项之后,编辑部决定采用 Cambridge顶级Edge系列当中的立体声后级Edge W。
Edge W采用Cambridge独家研发的XA类放大技术,所谓XA类放大其实就是一种特性更优异的AB类放大,差别在于XA类放大将工作偏压订得比一般AB类更高,让它拥有A类放大的特性,同时可以降低AB类放大的交越失真。
打开Edge W的顶盖就知道它的用料扎实,中央有两只大尺寸环形变压器上下反方向叠在一起,这是 Cambridge Audi的独特设计,让二个环形变压器反向叠在一起,可以降低变压器本身的磁漏。除此之外整个机箱内塞得满满的,Edge W每声道使用4枚 10,000mfd滤波电容,有五对功率晶体锁在散热板上。
为了降低失真,Edge W内部其实是采用很简洁的电路,Cambridge标榜它的讯号放大路径上只有14个元件(一般放大器的讯号路径上可能会有三、四十个元件),元件数量的减少代表元件受到噪声污染的可能性也大幅减少。另外,Edge W还标榜内部是采用直接交连设计,也就是各级之间没有使用交连电容,都让它能呈现更纯净、更传真的声音。
在输出功率方面,Edge W每声道能输出100 瓦,如果音箱阻抗降低到4欧姆,则可以输出200 瓦,如果再降到2欧姆,还能输出接近400瓦,驱动力相当强劲,使用它确实让本刊的参考音箱做了很大发挥,我们听到的音质相当好。
在采用了这两部超顶级的参考器材之后,让这次的评测过程非常愉快,因为除了操作容易、音乐好听之外,这套系统对前端器材的变化很敏感,各条网线之间的差异轻易就能感受,有的差异甚至不输换了一台讯源一般,让编辑们深深体会到网线对于串流音响的重要性。
试听英国PLUG PLUS美配墙插
我试听的是STAR星辉 GALAXY银河 ANGEL天使 GODDESS女神这四个墙插,都是新的没煲,作为对比的是古河GTX-D(R) NCF镀铑墙插,已经用了很久。
古河NCF是我的主力墙插,经过对比,发现古河的音染还是挺明显的,和我之前使用过的一些古河线材在某些方面有些类似。比如“油”感。之前我在关于古河线材的一些笔记中,也记录过这个“油”字,可以扩展为油滑,油顺,油亮等。这是一种音染,但我觉得是挺有辨识度且比较顺耳的一种音染,它可以使声音的色彩感增强,加上古河NCF的低频是比较饱满的,古河NCF是一个相对比较偏重两头,显得频宽不错的墙插,以低频做支撑,会让声音比较有立体感。
古河我原以为是中性的墙插,经过对比发现是偏暖的墙插,毕竟是纯铜导体。它的中频信息不太足,有点空和干,人声也相对干薄。低频比较丰富,BASS的氛围感强,低音的残响泛音有比较好的浮现,下潜较深且有松厚感。高频细瘦,且有一定的摩擦感,色调偏暖类似金色。
总的来说古河NCF的低频我觉得做的挺好听,在保质的基础上加点AV音效,让声音更宽厚且热烈些,高频带点金光增加色泽度,中频相对较差。
说完了古河NCF,那么美配使用的什么导体?
前面的介绍有梦幻晶体和天使晶体,但究竟是个什么鬼,厂家没说。据我猜测,梦幻晶体是以铜为主的合金,天使晶体是银为主的合金,当然我不是搞化学的,只是凭借经验瞎猜。
先说四个里面最贵的女神吧。
1.女神
听器材最爽的就是第一耳朵,虽然往往第一耳朵并不十分准确客观(个人经验),但期待+好奇的感觉,还是…恩这也是hifi的一种魅力了。
当然其实我先听的是天使,换成女神的感觉就是解析好强,细节丰富的难以置信,我在笔记里还写了unbelievale。相比之下古河NCF简直暖糊,旗舰墙插的头衔是保不住了。
其他的第一印象也记不得了,之后就是反复的聆听与对比了。我不是在固定一套系统听,耳机、解码、线材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听的时间不同,状态不同,所以难免会有一些不同的听感,笔记里出现一些“错误”是件很正常的事,但大体的东西,凭借经验,我可以从笔记中提炼一些核心观点,作为文字归纳。
厂家的描述有理性、古典大编制这样的词汇,我是赞同的,女神稍微有点偏冷,我还和代理讨论过,可能和我系统使用了太多线世界纯银有关。女神的三频我觉得是比较均衡的,低频也是这四个美配墙插中最好的,但和古河NCF的AV低频差别较大,不是那种刻意的音效感,而是比较自然的安稳的低频。
女神的细节表现是真的好,但不是那种监听声,听上去不太朴实,还是有点“假”,颗粒感很细腻,有点类似面粉的感觉,带点顺滑的感觉,而监听声大多比较干燥直白。所以女神可以听出还是比较“阴性”的,稍带点冰清玉洁的感觉,也略带脂粉气息,这些文学描述真TM的玄,意思就是偏冷有有点音染,但音染比较淡,整体还是挺理性的,同时不是力大声猛超华丽的类型,偏细腻打磨感。细节是由层次感展现的,层次感需要好的弱音解析力,这样可以带来中高频的流动感和活力,不会紧绷和粗糙,声音像是在超高速运转,旋绕在耳边,而差的素质就会让声音变得呆硬,听上去就不够灵活。
我对女神的素质完全没有挑剔,但遗憾的是在我系统里稍显阴冷,毕竟我之前的墙插是古河NCF,古河NCF是挺温暖的。只能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器材,或者我需要的是更高阶的众神。
2.天使
我对天使的第一印象比较槽糕,感觉是奇怪的音染,特别是后来有女神对比,更感素质堪忧。后来我却很喜欢天使——因为女声毒啊。我还是比较喜欢有点个性的东西,虽然我也不讨厌监听声,但也没必要为了监听而监听,就拿DAVE来说吧,说它素质差吗,也不差,说它真吗,也不算真,确实还是“新英国声”,还有009什么的,总是有点个性的,毕竟我是家用不是干活,我最近听的卖铁布鲁克林也算是专业厂的机子了,也不是没有音染,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音染的器材。
言归正转,天使给人的感觉是挺奇妙的,不知是不是因为又是天使晶体又是梦幻晶体的,又是镀金又是镀铑的,听上去有种冷暖交替的感觉,调音有点类似铁三角那种轻浮酥润的感觉。天使也可以提供不错的细腻度,但在细节的刻画上,整体的规模上明显输给了女神,声音略微不正经,有点娇羞的小家子气,底盘比较轻佻,声如其名,有点像个还没成熟的小天使。中高频有一些奇怪的残留萦绕感,虽然降低了一点透明度(显得不是特别干净),但带来有趣的层次感,会让一些特别的中高音氛围感出现。
3.银河
我对银河的描述很好奇,独特的泛音如星河般闪耀,哇塞好厉害的感觉。一耳朵也是哇塞这泛音好足啊,这三角铁的沙沙声清晰到爆炸,看来便宜也有好货啊。听的多了渐渐发现问题了,首先是这泛音有点太刻意了吧,怎么感觉像是慢了一拍,我不是每首歌都要变成铃儿响叮当的。其次是这低频位置有点怪异,力度不小,但是位置偏高,听上去不太和谐,一般低频还是包围在后面提供一种氛围感比较好,最好是在下面,位置太高容易不协调且有压迫感。
银河也是中性偏冷的,给我的感觉有点类似K812,比较清爽活泼的现代声,听上去要比天使女神更朴实些,细腻度层次感差些,特别是人声部分,没学到AKG的精髓,反而变成了拜亚,缺乏延展与润度。在极高频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力,但很窄。整体是干净通透的取向,声音的分离感强,但缺乏女神那样丰富的细节,略显信息量不足带来的层次感较差,声音不够饱满流畅。
厂家的描述往往的很艺术,一般也只说优点不说缺点,作为使用者当然要尽量客观评价,银河的调音也是挺有意思的,但因为素质所限,做不出那种很高级的声音,我笔记里有一句“古河版的女神”,大概是因为有点偏向女神的理性风格,但素质还只能和古河PK吧。
4.星辉
最便宜的型号,当然一分钱一分货,我也不想谈什么性价比,HIFI不能完全量化,有些人认为越贵性价比越高,有人相反,见仁见智。
一耳朵星辉其实要比银河“好听点”,也没有了银河那刻意的高频局部突出。在我的系统星辉不算暖,起码没有古河暖,中正透明有那么点意思,但细说的话,中频还好,低频和高频的延展不足,显得频宽窄,一个窄字就挺致命的。透明度虽然不错,但也可能是信息量相对较少带来的假透明,当然我也可以这么说,“信息量虽然变少了,但听起来还是清晰的”。同理,感觉上质感和密度不错,但细听有点薄。中频还是有光滑柔顺感的,也是厂家描述的韵味所在。可能是没有煲的缘故,整体听上去还是略呆滞一些,当然HIFI这东西,最怕货比货了,大方向来看,提供一个温润好搭的声底,在中性的基础上提供一些韵味,这价位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系统噪声来源的判断
以前朋友们经常说到放大器的底噪(本底噪声),但现在看来,除了老鸟,多数朋友不甚明了。
一、放大器本底噪声应当怎么测?用过数字万用表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把表拨到毫伏档,表笔悬空没有接任何东西的时候,表头的数字已经开始乱跳了。跳动的数字少则3、5毫伏,多则数十毫伏。难道这个万用表的精度如此之低,以至于不能测量毫伏级的参数吗?非也。只要把二个表笔对接一起,表头马上回零稳定。那么刚才跳动的数字是怎么来的?因为有周围空间分散的杂散电磁干扰信号,而万用表的内阻比较大,对来干扰信号能非常灵敏地接受到的缘故。一旦表笔对接,这些干扰的电磁信号就通过表笔短接掉了,这时万用表所显示的是稳定回零数字,才表明它能够测到的最小信号范围有多大。反过来看放大器,你如果空接输入端子而把音量开到最大,这时听到的噪声,和刚才万用表的道理一样,有相当多的空间电磁干扰噪声。那你找一个没有接线的的信号插头,把插头两端接成短路情况,这时听到的是什么呢?可能什么也听不到或非常小的噪声。这才是放大器的本底噪声。那么,你也可能会问,把音量关到最小不是也可以吗?是,有的时候可能是这样的,比如,音量电位器在电路的最前面。但是,也有的电路音量电位器不在最前面,它的前面或许还有其他的电路元件或接线,你把它关到最小,体现出来的噪声只是电位器以后的电路的噪声。所以,正确的测量方法应当是输入端短接,音量最大时的噪音才是放大器的底噪。
二、也许你又会问,那能不能把放大器的输入阻抗降到零,就像刚才万用表的表笔对接一样,干扰信号不就没有了吗?是!可你想过了没有,前面传输过来的信号不也没有了吗?所以,后面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还是不能没有,低一点,接收的空间干扰噪声就小一点。所以,音量电位器用到20k是很多人的做法。当然,电位器后面的放大电路输入阻抗高一点还是好,这对捕捉弱信号有好处。
三、可是,为什么放大器一接上CD机以后,哪怕音量开到最大,噪声也是会很小呢?因为CD机信号输出端的内阻很低,信号线上感应的空间电磁杂散信号被CD机内部的输出电路短路掉了。如果这时你听到的噪音比放大器输入短接的时候噪音大,那这大的部分就是CD机的本底噪音。
四、请注意,CD机的本底噪音也不是上面说的那么简单。因为绝大多数CD机,特别是进口哪怕是低档的CD机,它在信号输出端子的前面一点,都有一个静音电路,CD机停止播放的时候、换曲的时候、曲间停顿曲长时间记忆跳变的时候,那个静音电路都是开始工作的。这时听到的噪音小,不等于CD机的本底噪音小。CD耳机插孔听耳机的时候也是这样。除了这上面的几个时间,CD机放音的时候听到的噪音有二个方面,一是CD机的芯片档次等级和电路设计水平决定的噪音,这是CD机的底噪;另一个方面,就是录音上的噪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五、耳机机灵敏度高了,当然可以听到更多的噪音。但是,这多听到的噪音有多少是放大器的呢?根据上面所讲,各位就可以自己判断了。
补充一下,就是系统设备连接的不确定噪声来源。有时候,系统的每个单机本身噪声都很正常,一旦系统互连以后,就有较大的噪声产生。通常,这种噪声是50或100Hz的脉动成分。主要原因是系统各个地点之间有电位差。这个电位差有时是电路脉动电流对地点的影响,有时是变压器漏磁干扰地点电位。这样,不同系统中的地电位相连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地回路的电流,就会产生噪音。
无法拒绝数播音源的三大理由
数播作为数码音源的一种,被大众认知的定义就是通过移动端APP操控,能播放各种音乐文件和网络串流的数字播放器,形式上有纯播放的数字转盘和带解码的一体机两种。
近年来随着高解析度音乐文件的丰富和获取方式多样,以及网络串流播放的逐步普及,市场上也涌现出不少高端数播产品,以满足不少高端发烧友对更高声音素质的追求。
而时至今日,发烧圈依然充斥“模拟和数码、数播和CD机之间谁不如谁”的争论,实在是没有必要,更无意义。任何类型和形式的音源产品,都有认可的用户(且在同类产品之中也有高低之分),发烧友当“求同存异”,这个“同”相信就是声音的素质,“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异”就是声音以外的附加属性,比如有人喜欢黑胶的情调、CD的仪式感、数播的方便高效等等。
那么,在众多音源中,让我们无法拒绝数播的理由是什么?
第一、可以享受信息量更丰富的Hi-Res高解析度音乐
作为数播信源的音频文件,和CD一样都是将原音数字化的不同媒介方式。音频文件又分无损和有损两大类,高解析度音频文件采用无损格式。
高解析度音乐是指声音信息量超越CD音质的音乐格式,即采样率大于44.1kHz以及比特深度大于16bit,如一些录音公司以96kHz/24bit作为母带标准。
目前,大部分国际录音公司都有提供高解析度的数字文件专辑售卖下载,如Sony Classical、PENTATONE、BIS、2L、BR Klassik、Naxos、Challenge Classics、RCA Victor Living Stereo……数播的最大优势也在于本地播放高解析度音频文件时,数字化更加精细,声音波形更加接近原音,几乎忠实地还原了在录音棚或演奏厅的录制品质。
第二、高素质的数播能回放优于CD的声音表现
和其他音源一样,数播里面也有各种层次的产品。好马配好鞍,即使有高解析度的音乐文件,也需要有高素质的数播才能拥有高素质的声音表现。
发烧友通常认为数播的声音素质主要由解码决定,在独立解码或可以外接数字输入的开环系统中,似乎解码越高端声音越好。市场上也大多是这种开环设计的产品。还有一种是闭环系统设计的数播,这种架构下系统软硬件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部分,它既不支持外部数字转盘的数字输入,也不支持数字输出给外部解码,因为相互之间没办法协同工作。AudioOnes的Symphony系列数播一体机就属于这种闭环系统设计的产品。
从技术和实际听感上,闭环系统架构设计的数播能更容易表现高解析度音频的厉害之处,它不需要考虑更多的兼容性设计和在开环系统中一些必要的环节,能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整回放高解析度音频包含的许多声音的信息。这些信息量,包括”声音的密度、厚度、细腻度、深度、声压级”等与以往CD有较大的差别。
因此,使用高素质的数播播放高解析度音频的音质更接近原音,可以感受到歌手的气息和现场的音乐感等以往CD中无法聆听到的细节及氛围。
第三、方便高效的播放和管理体验
数播的播放操作比CD、黑胶方便太多,可视化的操作界面,个性化的音乐资料库管理,即见即播,让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在高效聆听上。
使用数播,当你想听某张专辑或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的作品时,不需要在一堆唱片中费力寻找,只要搜索或浏览自己建好的文件目录,就能方便快捷的找到和播放。也不需要像CD、黑胶那样对唱片进行维护清洁,更不需要一个专门存放唱片的柜来占用有限的空间。
数播音乐资料库的管理也非常方便,购买、下载高解析度音频文件的平台和渠道也比几年前丰富很多。对于购买下载到本地的数字专辑文件,我们可以在本地硬盘上任意建立分类文件夹进行整理;对于本地硬盘没有的专辑,国内可以通过QQ音乐、苹果音乐等在线音乐平台搜索,建立歌单或收藏。
需要注意的是,本地播放高解析度音频文件可以获得最优的声音表现,而在线音乐平台串流播放可以获得海量的西方音乐和本土音乐资源,质和量互为补充吧。
对于一些已经拥有一定数量CD又不想放弃的用户,个别数播通过外置USB光驱也可以直接播放CD(如AudioOnes的数播解码一体机),同样通过APP直观操作选曲播放。当然,除了可以直接播放CD外,也可以把CD抓轨为无损文件保存在硬盘上播放,则管理更为方便。
最后,同样的,即使都是可视化的操作界面,但不同品牌数播的操控APP还是存在着使用体验上的巨大差异,如界面是否简洁人性化、操作是否快速流畅、与数播的连接是否稳定等,需要具体关注。